498元就能成为合伙人,靠“拉人头”营收破百亿的无限极是营销还是传销?
公司动态 财经 博望财经 · 2024-09-18 03:05:42
无限极如何赚钱?

image.png

  文|宁成缺

来源|博望财经


还记得电影《草木人间》吗?它毫不留情地撕开了传销的面纱,将众多传销组织背后的阴暗面公之于众。而在现实生活中,无限极这个名字,常常被人们与传销话题联系在一起。


在国内保健品领域,无限极无疑是个独特的存在。它主打中草药原料与配方,深入中草药种植的源头,产品成分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中药材的巧妙组合。从保健品到食品,再到护肤品和日化用品,无限极应有尽有。


翻开它的宣传页,你会看到增健口服液被吹捧得神乎其神,声称能提高免疫力;还有灵芝皇,据说能激活NK细胞,具备抗癌功效。然而,这些宣传背后的真实性,却让人心生疑虑。


更引人争议的是,无限极作为一家直销企业,其营销手段与权健如出一辙,充满了诱导性和欺骗性。它以“伟大的创业良机”为幌子,层层发展线下销售员,游走在监管红线的边缘。


曾经,无限极与权健并称为“北权健,南无限极”。但权健已经彻底倒下,无限极虽然侥幸避过一劫,但关于其“洗脑”“虚假宣传”“骗钱”的质疑却从未断绝。在无限极的维权群里,仍有不少受害者在艰难地寻求正义。


即使是在无限极近期的正面或中性新闻报道中,也难免被大量网友的质疑声所淹没。那么,无限极是如何运作的?无限极到底是不是在搞传销?


01

直销第一,无限极去年业绩突破100亿元


无限极是香港李锦记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总部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是个健康与美容产品的大户。他们不仅科研、开发、生产一手抓,销售网络也是遍布全国。


目前,无限极拥有五大系列品牌,包括无限极、养固健、萃雅、心维雅、植雅和帮得佳,产品种类超过200款,从吃的健康食品、代餐养生,到用的日用清洁、美妆护肤,无限极应有尽有。


在供应链方面,无限极官宣在广东新会和辽宁营口设有两大生产基地,并在全国近70个原材料产区建立了种植基地,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及可追溯性。此外,公司还拥有四大研究机构。


销售网络上,无限极在全国设有36家分公司和7000余家专卖店。2018年,无限极在直销行业中的市场份额超过了安利,成为中国国内最大的直销公司。至2023年,其业绩已达到100亿元。


无限极的成立背后,还有一段有趣的创业故事。1992年,李锦记第四代传人李惠森与父亲李文达结识了中医药专家,双方仅交谈了一个小时,便决定合作创办无限极。这效率,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品牌建设上,无限极也是不含糊,央视广告打得震天响,还请了一堆明星来站台,吴尊、霍思燕、韩庚,一个个都是人气爆棚的主儿。


荣誉方面,无限极也是拿奖拿到手软,中国十佳保健品、保健食品第一品牌,还有各种国家及行业奖项,数都数不过来,反正听着是挺厉害的。


事实上,集团首款产品的核心技术就是复合多糖。说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注重整体与阴阳平衡,药食同源,安全高效,说白了,就是能帮你调节免疫,增强抵抗力。


稳坐“C位”的是养固健灵芝皇胶囊和增健口服液,这也是无限极的拳头产品,增健口服液累计销量都超过62亿支了。价格方面,那就更不用说了,增健口服液一盒335元,600毫升呢,跟同仁堂的灵芝西洋参口服液一比,那价格就高得离谱了,两盒同仁堂的都比不上一盒无限极的。


企业文化上,无限极也是有一套的,比如“6677”的创业理念,就是有六七成把握的时候就可以尝试去做了;“100-1=0”的质量理念,指的是做事情要么做到最好,要么就别做,差一点都不行。


研发方面,无限极说跟剑桥大学、诺贝尔奖得主霍夫曼团队都有合作,还有南方医科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一大堆名校强强联手。生产方面也是通过GMP、ISO9001:2000、HACCP认证,还有“六星级”的工厂基地。


总而言之,无限极看起来是风光无限,产品、原料、服务、市场营销等各方面都做得挺到位的,但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还真不好说。


02

屡屡虚假宣传,无限极为何没事?


近年来,无限极公司频繁陷入舆论风波,其产品宣传与实际效果间的巨大差异成为众矢之的。


尽管公司一再强调其产品仅为保健品,不具备治疗功效,但在实际操作层面,无论是导购还是所谓的“指导老师”,都倾向于夸大产品效果,甚至误导消费者将保健品当作药品使用。


据此前荔枝新闻报道,有紫癜患者在服用无限极产品后不幸去世,而在此过程中,导购不仅中医专业知识匮乏,还擅自指导患者服用,并过度渲染产品效果。

image.png

类似的情况在哮喘患者、肾病患者等群体中也有发生,他们在服用无限极产品后,病情非但未得到缓解,反而出现了更严重的健康问题。这些事件背后,都离不开无限极销售人员对产品功效的夸大其词。


image.png


除了误导消费者,无限极的产品质量也饱受诟病。有消费者反映在产品中发现了烟头、虫体等异物,而无限极对此类问题的回应往往显得敷衍了事。


面对这些争议和质疑,无限极公司虽然会迅速致歉并表示将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但其在产品宣传、质量控制以及销售模式上的问题却依然存在。这种“道歉一再犯错一再道歉”的循环模式,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形象和信誉。


时隔数年,经过如此惨痛的教训,无限极是否真正吸取了教训令人存疑。同时,无限极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仅限于“打假”,缺乏向消费者普及正确的健康理念和消费理念。


有意思的是,其销售员口中赞不绝口的“复合多糖”,也并非什么神奇成分。知名营养师顾中一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复合多糖的效果比单糖的效果更出色的说法的确存在,也要有很多研究显示多糖具有抗炎,改善免疫功能、抗氧化等效果,“但这种研究文献证据等级往往都不是很高。”


此外,无限极的销售模式也一直在监管红线的边缘“试探”。在销售政策上,无限极采用团队型销售分成模式。消费者只需在无限极的小程序或线下店购买满498元的商品并绑定银行卡,即可成为其合伙人,并根据销售点数的不同(1元等于1点),享受2%至8%不等的销售折扣返点。


但更赚钱的方式还是拉人头,举个例子,假如你推荐朋友加入无限极,且每人销售额达到2000元,当四人销售额均破万时,即可组成一个小组。作为组长,你将获得小组总销售额10000元对应8%的返点,但需扣除四人各自2%的奖励金额后,实际可得640元。


尽管公司声称只招募直销员,但实际上,其销售模式中的团队计酬、发展下线等元素与传销行为极为相似。而且,无限极在直销员的职业限制上也存在违规行为,一些被明确禁止从事直销活动的人员,如教师、医务人员、公务员等,却能够轻松成为无限极的直销员。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获得商务部的《直销经营许可证》,仅意味着它具备直销的资格,并非判断其是否涉足传销的依据。


无限极之所以频繁游走于灰色地带,是因为它利用了市场监管的漏洞。每当出现问题,这些持有合法直销牌照的公司往往会声称自己并未直接参与传销活动,而是将责任推给“代理商”。


这些代理商会组织发展下线,收取人头费、入会费和最低消费,进行非法的提成分红。在以往的多起重大负面事件和法律诉讼中,无限极多次表示,之前的违法、违规行为是经销商所为,与公司本身无关。


03

保健品乱象丛生,“无限极们”还能走多久?


中国,作为全球保健品市场的第二大玩家,紧紧跟随美国之后,其市场潜力不容小觑。


当前,国内保健品的渗透率还未达到20%,与美国的55%相比,这意味着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等待挖掘。保健品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高复购率,成功打造出了多个大单品,让这个领域变得异常吸引人。


近年来,保健品已经悄然融入了年轻人的日常生活,甚至被称为“第四餐经济”。据欧睿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3289亿元,预计到2026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约5178亿元。


后疫情时代,面对病菌的威胁和老龄化社会的压力,中原证券认为中国的保健品市场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但行业的健康发展绝不能建立在过度营销和虚假宣传的基础之上。从过去的太阳神、三株,到近年来的权健事件,国内保健品市场多次曝出假冒伪劣和夸大宣传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行业的信誉。权健和华林的倒闭,无疑为直销行业敲响了警钟。


直销企业究竟是如何运作并盈利的呢?以无限极为例,消费者需要一次性购买498元的产品才能成为会员,并且每年需要保持300元的消费以维持会员资格。会员不仅可以通过销售产品获得提成,还可以通过发展“下线”获得“分红”。


当销售产品达到一定额度后,会员还能晋升职级,享受更高的提成和奖金制度。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直销员的积极性,但也诱使一些人为了提高业绩和收入,不惜夸大产品功效,甚至编造虚假故事来吸引亲戚朋友加入。


那么,如何区分直销与传销呢?两者虽然常被提及,但存在本质的区别。直销是一种合法的经营方式,主要特点是商品直接从生产者传递到消费者手中。而传销则是非法的,它依赖于“拉人头”“入门费”结构和“团队计酬”来运作。


遗憾的是,一些直销企业的某些做法似乎已经触碰了这些界限。为了规范直销行业的发展,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推动《直销管理条例》的修订,并加大了对直销企业的监管力度。上海、广东等地也相继推出了规范直销的举措,旨在净化市场环境。


同时,直销企业也应加强自身管理,明确直销与传销的界限,坚决杜绝和抵制违法行为。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购买保健品前,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如果发现直销行业内存在违规行为,应积极举报,维护自身权益。同时,消费者也应保持理性,不要盲目相信保健品的夸大宣传,有病应及时就医。毕竟,保健品只是辅助保健的一种方式,并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0 人收藏 0 人喜欢
分享至:

0 人打赏,共 0

相关推荐

财经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青海省分公司被30万元!今年总公司曾被罚超600万元

9月19日消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海监管局机关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处罚信息显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公司因给予投保人合同外利益,被责令改正,罚款30万元。

实时观察 保险 财经 公司动态 金融虎网 · 210浏览 · 5小时前
中原消费金融拟发不超20亿元金融债: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2.41%

日前,中国货币网披露中原消费金融金融债券募集说明书,公司拟在9月20日-24日发行不超20亿元金融债。

实时观察 财经 消金行业 公司动态 金融虎网 · 232浏览 · 6小时前
九派支付收到警告并罚6万元:支付牌照至今未续展成功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发布的行政处罚公示信息。处罚信息显示,九派天下支付有限公司因三项违规被警告并处6万元罚款。

公司动态 支付行业 财经 实时观察 金融虎网 · 240浏览 · 6小时前
0 人评论
可输入 255
投稿
资讯排行